今年以来,受部分行业能源消耗增长较快影响,吉州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明显。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需密切关注能耗走势,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水平,确保全年节能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较快。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44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5%,增幅较二季度下降9个百分点。分轻重行业来看,改变了多年来重工业为能源消费主体的格局,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953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50.7%,超过了重工业,同比增长62.3%;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487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49.3%,同比增长7.3%。(见表一)
表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带*号的为高耗能行业)
| 
				 分类  | 
			
				 综合能源消费量  | 
			
				 增速  | 
			
				 占比  | 
		
| 
				 (吨标准煤)  | 
			
				 (%)  | 
			
				 (%)  | 
		|
| 
				 全部工业企业  | 
			
				 35440  | 
			
				 29.5  | 
			
				 100  | 
		
| 
				 轻工业  | 
			
				 17953  | 
			
				 62.3  | 
			
				 50.7  | 
		
| 
				 重工业  | 
			
				 17487  | 
			
				 7.3  | 
			
				 49.3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545  | 
			
				 4.1  | 
			
				 24.1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7055  | 
			
				 321.7  | 
			
				 19.9  | 
		
| 
				 医药制造业  | 
			
				 3450  | 
			
				 -19.5  | 
			
				 9.7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3330  | 
			
				 124.2  | 
			
				 9.4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685  | 
			
				 -52.9  | 
			
				 1.9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608  | 
			
				 -45.8  | 
			
				 1.7  | 
		
2、农副食品加工业拉动作用明显。1-9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055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19.9%,同比增长3.22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19.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能耗的快速增长是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的主要原因。
3、对高耗能行业的进入控制比较好。1-9月份,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只有4623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13.0%,同比增长13.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两个行业能耗呈下降趋势,综合能源消费量各为685吨标准煤、608吨标准煤,分别下降52.9%、45.8%。
4、工业耗能增速逐步降低。1-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11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6.6%,增速比1-6月份下降1.9个百分点;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208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5.3%,增速比1-7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44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5%,增速比1-8月份下降5.8个百分点。
二、节能形势紧迫的原因
1、工业用电量位次居前,加大节能降耗的压力。1-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767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3%;其中工业用电量16370万千瓦时,增长35.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四位。用电量是反映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用电量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对完成节能降耗目标造成较大压力。
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能源利用率下降。1-9月份,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1.7%。
三、几点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巩固发展现有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和低能耗产业发展,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和高耗能产品,严格高耗能行业准入条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准入,综合运用强制性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2、积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今后一个时期,工业是耗能最多的部门,也是获得节能效益最为显著的部门。工业节能依靠技术进步,与调整行业、产品结构相结合。要通过修订节能设计规范,实行企业能源审计和对标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和措施,促进工业节能。
3、健全节能降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节能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节能降耗制度。加强节能督查,定期开展节能专项检查,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落后高耗能设备使用等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